导航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生铁 >

生铁汁,生铁汁是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05-28 19:04:07 作者 :冶金资讯 围观 : 0次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生铁汁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生铁汁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朕有千行生铁汁这句话什么意思?

这句话是古代皇帝常用的一种表述方式,意思是我有千万兵马,可以征战四方。其中“千行生铁汁”指的是军队的数量众多,铁汁是指军队的武器装备,象征着军队的战斗力和威力。这句话的用意是要表达皇帝的统治权威和军事实力,向外界展示国家的强大和威严,同时也是对内加强民众对皇权的认同感和忠诚度。

生铁汁,生铁汁是什么

徐达和常遇春,同样是明朝开国功臣,命运为何不同?

明初建立大功的将军中,徐达和常遇春是其中最杰出人物。徐达是54岁病死于家中,常遇春是40岁时在征战途中得病死的,比起朱元璋其他的开国功臣,他们算是善终的。

常遇春(1330年-1369年),字伯仁,号燕衡,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(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)人。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,明朝开国名将。

元顺帝至正十五年,归附朱元璋,自请为前锋,力战克敌,尝自言能将十万众,横行天下,军中称常十万,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,兼太子少保,封鄂国公。洪武二年,北伐中原,暴卒军中,年仅四十, 追封开平王,谥号忠武,配享太庙。

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,敢于直言,效命疆场,尽瘁而终。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,认为常遇春的功勋"虽古名将,未有过之"。

朱元璋对常遇春"颁赏赐劳",特意表彰他"勤劳于外,南平诸郡,兵不失律,民无所扰"的功劳。常遇春对答颇为得体,他说,这是"皇上成算,所至辄克,非臣所能"。

朱元璋还赋诗:"朕有千行生铁汁,平生不为儿女泣。忽闻昨日常公薨,泪洒乾坤草木湿。"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。

常遇春逝世后,中国很多地方怀念他的功绩为他建祠祭祀。乾隆十六年(公元1720年)乾隆皇帝亲笔御提"勇动风云"四字,颁诏常遇春家乡建开平王庙,三层大殿,巍峨壮观。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,由尹继善到怀远常遇春祠堂安位主祭。其奉旨题联一副:"将十万众之威名,常诵都人仕女;居七八分之功业,永留大地河山。"

徐达 (1332年-1385年),汉族,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,民族英雄,字天德。濠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东北)人,农家出身。

元末,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。1363年大败陈友谅。1364年,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。1367年,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。同年任征虏大将军,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,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,

1368年攻入大都(今北京),元朝灭亡。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。官至右丞相,封魏国公。他为人谨慎,善于治军,戎马一生,建立了不朽的功勋。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。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。

徐达一生刚毅武勇,持重有谋,纪律严明,屡统大军,转战南北,治军严整,功高不矜,名列功臣第一,尽管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,恭慎有加,但仍然未能免除朱元璋对他的怀疑和猜忌。但是不管朱元璋如何猜忌,徐达毕竟在政治上忠诚不二,经济上不贪不占,生活上十分检点,早早告老还乡,没有任何把柄可抓,从而避免了“走狗烹”的厄运。流传极广的所谓朱元璋赐蒸鹅而害死徐达的说法,从属无稽之谈,徐达和刘基是洪武朝少数得以获终天年的大臣。

洪武十八年二月,徐达病逝,享年54岁。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,赐谥“武宁”,朱元璋誉之为“万里长城”,赐葬于南京钟山之阴,并亲为之撰写神道碑,赞扬他“忠志无疵,昭明乎日月”。后复命“配享太庙,塑像祭于功臣庙,位皆第一”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铁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生铁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资讯